填料
看十堰“千里眼”“顺风耳”的硬核护水→
十堰市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入选全国首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十堰日报记者 刘昆/ 摄
“这条小河的水质很好,一点异味都没有。”8月10日上午,在张湾区汉江路街道八亩地村神定河畔,市水文局技术人员唐君与襄阳市水文局技术人员王雷雷一同从河道取水样,认真进行水质化验。
神定河全长50多公里,上接十堰城区百二河,下连汉江。近年来,我市聚焦流域水环境治理,对神定河实施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肩负十堰主城区污水处理重任的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在2024年11月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的全国第一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典型案例,标志着我市推进污水处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迈入新阶段。
如今的神定河,河水清澈见底,两岸草木葱郁,宛如一条透明绸带蜿蜒流淌,成为我市治理流域污染的典范。
多年来,十堰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全方面推进全域系统治污,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19座、农村微动力及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备2577处,铺设污水收集管网2570公里。通过探索“厂网一体化”模式,引进27种全球先进污水处理工艺,我市污水治理体系被业内人士誉为“全球污水处理技术博物馆”。目前,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达90.1%,位居全省首位。
作为汽车老工业基地,工业污水治理是我市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我市建成东部新区综合污水处理厂,采用无机陶瓷膜、立体生态式生物净化、高级氧化等20余道污水处理工艺,有效处理工业污水。
上半年,十堰189条重点支沟已完成治理176条,新增103个行政村完成农村污水治理任务,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2.7%。
7月底,4支水环境监测队伍从十堰城区出发,顶着酷暑分别前往丹江口市、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等地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为保障此次全流域水环境监测顺顺利利地进行,上级单位特别协调了河海大学、东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1名博士后、5名博士和2名硕士前来支援。”市水文局总工程师潘晓斌说。
近年来,十堰通过科学技术创新,为水质监测和监管工作注入新动能,构建起天上、地面与地下相结合的立体化水质监测监管网络,形成库区水质安全监管“空天岸地”一张网。在此基础上,搭建水库断面水质监测、卫星遥感监测、重点排污企业在线监管、库岸线监控、环库公路危化品车辆监控、水质监测站防入侵监控等6个智慧监管系统,实现对市域内库区水质的多维度在线监控、调度与处置。
目前,十堰已建成近50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微站,形成覆盖全市重点河流的水质监测网络。这些监测站如同“千里眼”和“顺风耳”,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河流水质变化,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筑牢防线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历史最佳水平。
大暑时节,走进房县城关镇三海村酒神湾度假村,一条条蜿蜒的实木栈道串联起风格各异的树屋,别有一番趣味。很难想象,这里以前还是一片废弃矿山。如今,这里重披绿装,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房县通过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地形重塑与植被修复、废弃土地复垦利用、生态修复配套提升及生态环境监视测定等举措,将生态修复与经济转型有机融合,打造度假村,让废弃矿山蜕变为优美的自然生态风景区,实现了“矿区变景区”的绿色转型。
多年来,十堰坚决扛牢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丹江库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堰从汉江流域和秦巴山脉生态系统完整性出发,积极地推进水源地生态建设。聚焦环丹江口库周及汉江、堵河干支流两岸等重点生态区域,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完成《湖北省鄂西北山地和丹江口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规划》《十堰市环丹江库区重点火险区应急道路建设规划》《十堰市环丹江库区重点火险区生物阻隔系统建设规划》等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根据不一样的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实施生态工程,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同时,不断推进库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
随着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落地实施,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日趋向好,水质常年稳定在国家Ⅱ类及以上标准,全域水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了坚实的生态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 上一篇:一泓汾水清流 奔赴黄河之约
- 下一篇:简述气体输送磁悬浮风机
相关资讯
-
2025-08-15
简述气体输送磁悬浮风机
-
2025-08-15
2025年罗茨风机污水处理场景性能评测
-
2025-08-15
看十堰“千里眼”“顺风耳”的硬核护水→
-
2025-08-15
一泓汾水清流 奔赴黄河之约
-
2025-08-15
MBR曝气管加工图
-
2025-08-15
一种曝气管钻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
2025-08-15
沈阳地铁1、2号线秒 东北首家社区嵌入式托育中心落户浑南本地新闻(65)